
分享到:
海丰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
近段时间来,海丰县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部署,先后召开了党政联席会议,全面部署攻坚工作。目前,省政府首期扶贫专用资金4500万元已到位。该县依法依规使用扶贫资金,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该县有相对贫困村42个、非贫困村199个。摸查上报的相对贫困户15150户39415人,其中相对贫困村贫困户4486户14631人,分散贫困户10664户24768人。全县42个相对贫困村中,由省直帮扶3个村、深圳龙岗帮扶33个村、市直帮扶6个村。全县其余199个非贫困村的分散贫困户由107个县直单位驻村帮扶,做到帮扶全覆盖。42个贫困村、199个非贫困村的对接帮扶工作目前已全面启动。其中扶贫户3046户12521人,扶贫低保户1149户4363人,低保户3957户13033人,五保户3205户3348人。
该县切实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工作当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着力谋划,精密部署,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该县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扎实做好贫困村和非贫困村核查工作,并严格执行贫困人口识别程序和严格监督资金分配管理。该县成立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领导小组,制订了三年攻坚工作方案,及时召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动员会,明确目标任务,提出工作要求及工作措施。目前,已落实了对口帮扶单位“一把手”责任,做好定点帮扶村的帮扶规划、资金筹措、项目落实及工作指导等工作。此外,落实驻村干部责任,省直单位、深圳龙岗、市直单位、107个县直单位以及各镇(场)共已选派258名有经验、有能力、能吃苦、懂扶贫、善于与农民打交道的优秀干部驻村,近期将加派456人驻镇、驻点协助省直、深圳市、汕尾市直单位、县直单位帮扶单位的驻村干部,与镇选派的驻村干部组成联合工作组,共同开展扶贫工作。目前,该县已组织开展了驻村干部培训3期,参与培训人数达800人次,稳步推进驻村工作。贫困村由帮扶单位、第一书记、驻村组长及村委干部组织核查,非贫困村由帮扶单位、镇、村干部成立199个核查工作组,深入199个村对原上报的贫困对象开展“地毯式”的全面核查工作。同时,该县还开展贫困对象识别“回头看”工作,对因病、因学、因住房困难的“三保障”贫困对象及长期不在本村居住或外出务工、符合条件与标准的农户而未列入贫困户的对象,则新增列入帮扶对象,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此外,该县严格执行贫困人口识别程序,做到村、镇两级有公示,县级有公告,确保了贫困户对象确认合法性。
同时,按上级的工作要求,该县纪委、检察院、审计局专门成立监督领导小组,对贫困户的核查上报、资金分配管理进行全程的监督。
该县对因灾、因病、因残致贫的帮扶对象,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其中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开发性扶贫措施实现脱贫的对象,全部纳入低保,并重新核查,以家庭为单位应保尽保。对因学致贫的帮扶对象,通过整合有关资金给予一次性救助,并按照相关规定减免特困家庭学生的学费。近期海丰县扶贫办与深圳龙岗第二高级技工学校取得联系,对建档立卡有意向的贫困学生全部免费输送到该学校就读。对因基础设施薄弱致贫的帮扶对象,加大对其农田水利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资金的投入,以基础设施的改善来重新激活贫困村的造血功能,并要求该县水利局、农业局优先安排水利、农业项目,在该村实施。
针对资金、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贫困户,采取产业引导的方式,引导他们排除纠结,增强致富信心,并通过强化挂钩、结对帮扶,做到每个贫困户都有一个具体帮扶责任人,至少有一项以上帮扶项目,做到不脱贫不脱钩。目前,该县初步选定龙岗袁隆平杂交水稻、光伏发电、灵芝种植、优质蔬菜、荔枝等为海丰农业产业化推广项目,其中,袁隆平杂交水稻的试种已取得成功、下半年已推广种植4000多亩,带动贫困户80多户。
同时,对因缺乏劳动技能、就业机会致贫的贫困户,该县加大对其劳动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其劳动致富的能力;积极组织劳务对接,拓宽就业门路,加强与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对接,对有意愿的贫困户劳动力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并已就近安置就业3000人。此外,该县加强与深圳等珠三角发达地区的合作,发挥海丰外出人士众多和生产、制造业的优势,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力度,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转移。该县还采取“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规模化生产模式,集中扶持相对贫困村发展特色种养业、特色林果业,确保贫困户在就业中实现脱贫。(记者 庄小杰通讯员 余作明)
该县有相对贫困村42个、非贫困村199个。摸查上报的相对贫困户15150户39415人,其中相对贫困村贫困户4486户14631人,分散贫困户10664户24768人。全县42个相对贫困村中,由省直帮扶3个村、深圳龙岗帮扶33个村、市直帮扶6个村。全县其余199个非贫困村的分散贫困户由107个县直单位驻村帮扶,做到帮扶全覆盖。42个贫困村、199个非贫困村的对接帮扶工作目前已全面启动。其中扶贫户3046户12521人,扶贫低保户1149户4363人,低保户3957户13033人,五保户3205户3348人。
该县切实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工作当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着力谋划,精密部署,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该县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扎实做好贫困村和非贫困村核查工作,并严格执行贫困人口识别程序和严格监督资金分配管理。该县成立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领导小组,制订了三年攻坚工作方案,及时召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动员会,明确目标任务,提出工作要求及工作措施。目前,已落实了对口帮扶单位“一把手”责任,做好定点帮扶村的帮扶规划、资金筹措、项目落实及工作指导等工作。此外,落实驻村干部责任,省直单位、深圳龙岗、市直单位、107个县直单位以及各镇(场)共已选派258名有经验、有能力、能吃苦、懂扶贫、善于与农民打交道的优秀干部驻村,近期将加派456人驻镇、驻点协助省直、深圳市、汕尾市直单位、县直单位帮扶单位的驻村干部,与镇选派的驻村干部组成联合工作组,共同开展扶贫工作。目前,该县已组织开展了驻村干部培训3期,参与培训人数达800人次,稳步推进驻村工作。贫困村由帮扶单位、第一书记、驻村组长及村委干部组织核查,非贫困村由帮扶单位、镇、村干部成立199个核查工作组,深入199个村对原上报的贫困对象开展“地毯式”的全面核查工作。同时,该县还开展贫困对象识别“回头看”工作,对因病、因学、因住房困难的“三保障”贫困对象及长期不在本村居住或外出务工、符合条件与标准的农户而未列入贫困户的对象,则新增列入帮扶对象,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此外,该县严格执行贫困人口识别程序,做到村、镇两级有公示,县级有公告,确保了贫困户对象确认合法性。
同时,按上级的工作要求,该县纪委、检察院、审计局专门成立监督领导小组,对贫困户的核查上报、资金分配管理进行全程的监督。
该县对因灾、因病、因残致贫的帮扶对象,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其中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开发性扶贫措施实现脱贫的对象,全部纳入低保,并重新核查,以家庭为单位应保尽保。对因学致贫的帮扶对象,通过整合有关资金给予一次性救助,并按照相关规定减免特困家庭学生的学费。近期海丰县扶贫办与深圳龙岗第二高级技工学校取得联系,对建档立卡有意向的贫困学生全部免费输送到该学校就读。对因基础设施薄弱致贫的帮扶对象,加大对其农田水利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资金的投入,以基础设施的改善来重新激活贫困村的造血功能,并要求该县水利局、农业局优先安排水利、农业项目,在该村实施。
针对资金、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的贫困户,采取产业引导的方式,引导他们排除纠结,增强致富信心,并通过强化挂钩、结对帮扶,做到每个贫困户都有一个具体帮扶责任人,至少有一项以上帮扶项目,做到不脱贫不脱钩。目前,该县初步选定龙岗袁隆平杂交水稻、光伏发电、灵芝种植、优质蔬菜、荔枝等为海丰农业产业化推广项目,其中,袁隆平杂交水稻的试种已取得成功、下半年已推广种植4000多亩,带动贫困户80多户。
同时,对因缺乏劳动技能、就业机会致贫的贫困户,该县加大对其劳动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其劳动致富的能力;积极组织劳务对接,拓宽就业门路,加强与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对接,对有意愿的贫困户劳动力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并已就近安置就业3000人。此外,该县加强与深圳等珠三角发达地区的合作,发挥海丰外出人士众多和生产、制造业的优势,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力度,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转移。该县还采取“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规模化生产模式,集中扶持相对贫困村发展特色种养业、特色林果业,确保贫困户在就业中实现脱贫。(记者 庄小杰通讯员 余作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丰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