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片断一:海丰县赤石新城村。今年11月的一天,11岁的洪声锐在家吃完午饭后,拿起木沙发上的红领巾,熟练地翻上衣领系上,准备去学校,并约了小伙伴放学后一起学打乒乓球。自学校操场建好后,乒乓球台、篮球场、小型足球场的配备,让孩子们多了不少运动项目。另一边,62岁的奶奶陈惜珠,自个儿在染头发。只见她头上裹着一层保鲜膜,肩上披着毛巾,笑呵呵地跟深圳商报的记者聊起她最近学的新舞曲。陈惜珠一米六几的个儿,精神抖擞。在以前,这个时段的陈惜珠可能被村里的姐妹们约到“牌桌上”了。如今,她有更大的乐子——学跳广场舞。自新城村村民服务中心建好后,村前广场也建起来了,每天傍晚,随着广场两侧节能路灯点亮,广场舞的音乐也就响了起来……
该村支书介绍,村前广场建好后,陈妈玉、魏水妹、陈有喜、傅华祥等60多位妇女,待每日华灯初上,便开心地跳起了广场舞……
片断二:12月13日16时53分,海丰县城二环路建设指挥部微信群发了一则因某楼盘简易销售点阻碍了施工的消息。当日17时21分,该县建设部门明确答复已落实拆迁。从问题发现至解决问题仅用了28分钟。
片断一是深圳龙岗对接帮扶海丰25个贫困村近三年来的一个缩影。龙岗方面实施的“精准扶贫”让贫困村、户摆脱了物质上的贫困,并告别了昔日的生活方式,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体验。
片断二则透露了这样的一种事实:受龙岗所特有的“深圳精神”影响、启发,为民、思进的海丰党政已形成了“前进路上,需要速度与激情”的共识,也见证了该县为民干实事的速度与激情。
“及时雨”与“长流水”并存
2013年,根据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的部署和工作安排,深圳市龙岗区对口帮扶海丰县。选准确定帮扶的25个贫困村主要分布在海丰赤坑、赤石、梅陇、城东、大湖、公平、黄羌、平东、陶河9个镇。25个贫困村总户数13236户,人口64784人,有贫困户1608户8063人。这些村大多在贫困山区,基础条件较差,集体经济薄弱。
龙岗全区59个帮扶单位组成25个帮扶小组分别帮扶海丰县25个贫困村,各帮扶工作组进驻后,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党员代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深入了解致贫原因,梳理归纳出公共资源匮乏,缺少服务平台;产业发展滞后,集体经济近乎“空白”;人居环境较差,基础设施较为匮乏;班子成员年龄偏大,工作视野跟不上发展需求及贫困户脱贫能力低下等症状。帮扶小组结合以往扶贫经验和贫困村的需求,根据各帮扶小组的自身优势,创新扶贫机制,做到既有下“及时雨”解决当前困难,又有“长流水”的扶贫长效保障,采取抓“三业”(产业、物业、就业)发展、抓“三子”(班子、村子、房子)建设的新举措来开展帮扶工作。
在发展产业以带动村、户经济发展方面。深圳龙岗结合当地农村的传统农产品和种植种养的优势,成功打造了公平镇笏雅村菠萝木瓜基地、平东镇九龙村生姜基地、陶河镇绿蛋鸡养殖基地、大湖镇湖仔村养虾基地等四个产业基地。在深圳龙岗区检察院牵头的扶贫工作队的帮助和当地政府的努力下,平东镇双墩村成功引进“海亮有机农业生产基地”项目,投资5000万元,通过该村土地流转后,吸纳贫困户在海亮基地就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动了主导产业发展。公平镇笏雅村菠萝木瓜基地,采取村委会、合作社、贫困户三方合作的经营模式, 农民及土地流转参与到产业链中,可实现土地升值,带动就业,村委会、贫困户、合作社按照5:3:2的比例占股分红。在2015年按照股本比例开始实施分红,优先保障贫困户每户每年5000元的最低收益,村民通过出租土地每年每亩1000元以上获利。该帮扶项目的建设,既增加村集体和农民的经济收入,又达到长期脱贫的帮扶效果。
为了确保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龙岗区和海丰县总结上一轮帮扶经验,注重扶贫长效收益。帮扶25个贫困村通过整合财政资金在梅陇建设龙岗(海丰)扶贫产业园,总投入3000多万元,产业园通过厂房出租和合作方式,实现长期效益分红,确保25个贫困村每年5万元以上的集体收入。解决25个帮扶村劳动力转移,对贫困户劳动力优先通过岗前培训帮助就业,实现3000人就业。
龙岗区还扶贫助学,推进“双转移”为抓手,把“双转移”与“双到”工作结合起来。首先是充分利用深汕合作区和农业产业化为基础,重点突出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如梅陇镇梅西、水踏村56户有劳动能力户,通过就地培训后到梅陇镇金桔莱首饰厂就业。同时通过与海丰县中荣职业培训学校签订培训协议,对帮扶村及贫困户的培训“量身订做”,根据各村的需要实行全方位的把式培训。
在帮扶过程中,该区助力实现 25个贫困村的干部交叉任职,支部书记、主任交叉任职率达95%,支委、村委交叉任职达98%。每年组织25个贫困村村支书或主任和驻村干部到深圳市公共服务人才学院及电视大学培训或就读。
该区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任务,整合交通、农业、水利、卫生、教育、扶贫等部门的资金。近三年来,龙岗区帮扶海丰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2526万元,建设了梅陇水踏、城东梓里、赤石新城、公平笏仔、龙岗等一大批道路、饮水设施、村民服务中心以及村前公园等公共设施。改善了帮扶村的生产生活环境,亮化美化了村容村貌。
农村住房改造工作是海丰十大民生工程之一。为实现“居者有其屋”,该区把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扶贫的首要任务。 2013-2014年,通过国家、省市拨款、社会捐助和群众自筹以及对口帮扶单位帮扶等措施,共投入住房改造资金2500万元,全面完成了 521 户住房改造任务,受益人口2600人,各驻村帮扶工作组不仅完成了省下达的改造任务,还自行加大任务,如帮扶梅陇镇水踏村的布吉街道,自筹资金,增加水踏村29户村民进行住房改造。
招商引资共建园区
助力海丰“造血”
从“扶贫双到”到“全面帮扶”,龙岗区对海丰县的帮扶将重点转到了提升“造血功能”上,其中最核心就是突出产业帮扶,加强项目引进。
为加快产业帮扶进度,龙岗区组织了区内企业到海丰县考察交流。去年10月份与海丰县联合举办珠宝文化节招商会,组织区内50多家企业前来考察园区和对接交流;今年7月又利用“深汕百企业牵手合作”活动,促进了两地黄金珠宝企业“亲密接触”。今年9月联合举办海丰投资推介会。对于有投资意向的企业,对口帮扶办安排专人负责,做好项目跟踪服务。目前,帮扶办已跟踪洽谈了东方金钰、九州农业、晶科能源等一批重点项目,引荐了海吉星、合嘉乐、国政通等一大批投资客商前来海丰考察。其中翔宇无人机项目已确定落户生态科技城,该项目拟投资5亿元、占地5万平方米。
统计显示,去年海丰引进重点项目19个,总投资74.44亿元。其中签约(未动工)项目13个,总投资53.2亿元;在建项目6个,总投资21.24亿元,共完成年度投资6.3亿元。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海丰的招商势头之所以如此迅猛,除了海丰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外,这与已经深入龙岗海丰两地干部骨子里的“深圳速度”密不可分。正是这种务实精神和服务能力,让深圳企业吃了“定心丸”。
为推进该县招商进程,龙岗区与海丰已在海丰生态科技城内选定40万平方米土地作为共建园区,分二期开发,其中一期15万平方米已确定选址范围,二期25万平方米在一期周边选址,现双方正协商制定具体共建方案。
该区对口帮扶指挥机构还投入资金900万元,对县城南部新城市民中心和莲花新农村示范片区进行规划。现市民中心正加紧推进后续的建筑、市政道路、景观等设计工作;莲花片区新农村示范片项目方案已获批准,获得了省级资金1亿元的支持。
“点对点”计划改善海丰民生
龙岗扶贫工作队还把帮扶延伸至海丰民生的多个领域。近三年来,龙岗和海丰双方就教育、卫生、文体等民生范畴多次进行对接交流,在大力协助海丰建设落实十件民生工程外,还积极实施“点对点”帮扶计划。
龙岗区卫生部门开展“三个一”帮扶(100万元设备、100人培训、1个专业科室),目前设备资金35万元已到位,海丰首批21名医务人员已于今年4月赴龙岗,参加为期半年的学习培训。龙岗区政府通过拍卖购得了3000多万元的设备,全部捐赠给海丰的各家医院。
在教育领域,龙岗区教育局开展了学校“一对一”帮扶、支教、交流培训、教育信息系统等帮扶项目。目前双方各20间学校的 “一对一”结对帮扶已开展,首批6名支教老师今年3月到位支教,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培训活动,传输先进的教育理念,受到了海丰师生的广泛好评;海丰第一批50名教师已于今年6月赴龙岗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
此外,帮扶办还组织挑选50名海丰贫困学生到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学习。据悉,这批学生每年的2万元学费由帮扶单位筹集,住宿费也是减半,因此报名十分踊跃,第二批预计有超100名学生报名。在专业方面,主要根据龙岗的产业特点进行设置。全世界70%的眼镜由龙岗制造,部分学生因此进入了眼视专业学习。此外,烹饪专业也是学生们的主要选择。学生还没毕业,已经被龙岗企业预订一空。
在其他民生领域,龙岗区消防部门捐赠了2台消防车,帮扶海丰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单位给一些村赠送音响、功放之余,还邀请了专业的广场舞老师进村指导教学;此外,521户住房改造任务已全面完成,受益人口2600余人。
贫困村户增收三倍
长效脱贫在望
至目前,该区共落实帮扶资金1.23亿元,平均每村达600万元,实施村帮扶项目394个,帮扶后村集体收入平均达到8.8万元,比帮扶前平均增加6.69万元;帮扶户项目17920个,被帮扶户年人均收入达到9456元,比帮扶前增加6312元。
刘欢雄是龙岗区南湾街道驻赤石新城村的工作人员。一直爱在微信朋友圈关注好友动态却不爱发布信息的他,突然发了一句“看到村民走下麻将台,来到广场上跳舞,突然有一点自豪!”他介绍说,2013年8月的一天,一位中年男子来到他们的临时办公室,诉说着他女儿陈某娜考上北京服装学院,却无钱就读的困难与无奈。后在街道领导的关心下,1.1万元助学金送到了他手中。“我也在半个月后收到了人生中第一封感谢信。”他说。他在扶贫感言中写道,2013年9月22日,台风“天兔”在汕尾市沿海地区登陆,以12级以上台风量级肆虐汕尾近5个小时,给新城村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南湾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石峰亲自带队,带来了救灾资金与物资,也带来了南湾情深。
据了解,近三年来,他所在的扶贫工作组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00万元,切实为新城村村民解决了一大批实际问题,曾获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小投入、见效大,做法务实,值得推广”的高度评价。(记者 洪笳荣 通讯员 余作明)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丰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