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底部
  • 政务微信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海丰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走进海丰 > 海丰概况
分享到:
海丰概况
  • 2023-12-30 16:53
  • 来源: 海丰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 发布机构: 海丰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字体:    




  

  【建置沿革】

  海丰县境,春秋战国为百越地;秦平百越,属南海郡。东晋咸和六年(331)海丰置县,以“临海物丰”取名海丰,隶属东官郡。

  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并梁化郡、东官郡和南海郡一部分置循州(郡治今惠州)。海丰改属循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循州改为龙川郡,海丰属龙川郡。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龙川郡复为循州,海丰划东部置安陆县。太宗贞观元年(627),安陆县复归海丰县,隶属岭南道循州。

  武则天天投元年(690)改循州为雷乡州。玄宗天宝元年(742)改雷乡州为海丰郡(郡治在归善)。肃宗乾元元年(758)复改为循州,属循州。

  五代十国时期,岭南一带为南汉所辖。大宝元年(958)改循州为祯州,海丰县属祯州。

  北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因避太子赵祯之讳改祯州为惠州,海丰县属广南东路惠州。宋熙宁元年(1068),海丰县设八都,有兴贤都、金锡都、杨安都、石塘都、石帆都、吉康都、坊廓都、龙溪都。

  元代海丰县属江西中书省广东省惠州路。

  明代海丰属广东布政司惠州府。嘉靖三年(1524)海丰划出龙溪都合置惠来县。

  清代属广东省惠州府。清雍正九年(1731)海丰划出石帆、吉康、坊廓三都置陆丰县。海丰存兴贤、石塘、杨安、金锡四都,下设55约。

  1913年属广东潮循道﹔1920年撤潮循道,改属东江绥靖委员公署;1930年属第十区行政视察专员公署,后改属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包括海丰、惠阳、博罗、陆丰、河源、紫金、新丰、龙门8县)。民国初期,县区域废都约,实行区乡镇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至1952年1月属东江专区;1952年1月至1956年2月属粤东地区﹔1956年3月至1959年3月属惠阳专区;1959年3月至1983年8月属汕头专区;1983年至1988年2月属惠阳专区。

  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原海丰、陆丰两县的行政区域上设置地级汕尾市,并析海丰县南部沿海的汕尾、红草、马宫、东涌、田墘、捷胜、遮浪7镇建置城区。

  2004年,县属政区分19个乡镇(海城镇、城东镇、附城镇、莲花山镇、公平镇、梅陇镇、可塘镇、赤坑镇、陶河镇、大湖镇、联安镇、鲘门镇、小漠镇、赤石镇、鹅埠镇、平东镇、黄羌镇、西坑乡、圆墩乡),2个农林场(梅陇农场、黄羌林场),1个经济开发区(广东海丰经济开发区),240个村委会,42个居委会。

  2011年2月,经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海丰县西部鲘门、赤石、鹅埠、小漠四镇设立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拥有地级市管理权限)。

  海丰县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全国13块革命根据地之一,海丰古八景脍炙人口。

  【行政区划】

  2011年2月18日,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复《深汕(尾)特别合作区基本框架方案》,明确深圳、汕尾、合作区三方利益共享机制,确定合作区组织架构,党工委、管委会分别为广东省委、省政府派出机构,赋予合作区地级市一级管理权限,代管汕尾市海丰县鹅埠镇、小漠镇、垢门镇、赤石镇、圆墩林场(合称“四镇一场”)。合作区规划范围包括“四镇一场”。2011年5月21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广州市举行授牌仪式,将“中共深汕特别合作区工作委员会”“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委员会”牌子授予深圳、汕尾两市,合作区正式运作,委托深圳、汕尾两市管理。2013年8月8日,广东省政府印发《关于优化深汕(尾)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加快合作区建设的会议纪要》,决定深汕特别合作区总体框架不变,按照由深圳主导合作区开发建设的思路,原则上合作区管委会以负责经济管理为主,社会管理按照属地管理,由汕尾市负责。2014年12月19日,深圳、汕尾两市政府制订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加快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发展的意见》,明确深圳市负责经济管理和建设事务,汕尾市负责征地拆迁和社会事务。2015年8月25日,广东省政府印发216号令,出台《广东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服务规定》,以政府规章形式正式确立深汕特别合作区法律地位。201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主持调整合作区体制机制,将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调整为深圳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由深圳按照功能新区要求全面主导建设。同年9月21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方案的批复》,将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调整为深圳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由深圳全面主导建设。2018年12月16日,中共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工作委员会、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委员会挂牌,正式成为深圳第“10+1”区。2022年,海丰县辖12个镇、2个农(林)场和1个经济开发区,分别是海城镇、梅陇镇、附城镇、联安镇、陶河镇、可塘镇、赤坑镇、公平镇、城东镇、黄羌镇、平东镇、大湖镇、黄羌林场、梅陇农场、海丰经济开发区。

  自然地理

  【位置面积】

  海丰县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沿海,汕尾市北部;东邻陆丰市,东北与陆河县接壤,西南与汕尾市城区相连,西、北与惠东县交界;南临南海,北倚莲花山脉。地理坐标在北纬22°37′至23°14′、东经114°55′至115°37′之间。毗邻港澳,西距广州290千米,东距汕头177千米,西南距深圳197千米,水路至香港81千米,广汕公路、深汕高速公路、潮惠高速公路、兴汕高速公路和厦深铁路、广汕铁路贯穿其中,水陆交通便捷,是粤东地区陆上交通要道。海丰县东西距72.2千米,南北距59.8千米,海岸线长约131千米,总面积1779.05平方千米(含深汕特别合作区)。

  【地形地貌】

  海丰县背山面海,海域辽阔。西北山地、丘陵广布,东南沿海海岸线长,海湾、滩涂众多。县境西北部山脉高亢,中部平原宽阔,东南部丘岗异突,濒临大海,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和西北部属山地高丘地带,山多且坡陡,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峰多集于此。东南部,地势较中部稍高,属台地、丘陵地带,坡度在15°~25°之间。东南濒临南海,海岸线蜿蜒曲折,环抱县境之半,沿岸滩涂广阔,自西北至东南整个地貌状似马鞍形。境内有长沙湾、高螺湾、九龙湾3大海湾,海岸线131千米。

  全县山地面积1.17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5.46%,集中分布在北部、西北部的黄羌、西坑、莲花山、赤石等地区,多为砂页岩、火山岩、花岗岩构成。东北—西南走向。土壤以山地草甸土、黄壤、红壤为主。山腰、山脚都有缓坡地,有茅草、灌木等自然植被。县境内海拔500~1000米的山峰有20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有9座,即莲花山、禾镰石、卡子岽、水底山、禾镰牙、石人嶂、陈摇肚顶、犁仔耳。

  丘陵与山地紧密相连,走向与山脉相同,多集于县境北部、西部、西南部及南部、东南部的黄羌、西坑、公平、莲花山、赤石、鹅埠、平东、赤坑、大湖等地。丘体由砂页岩、火山岩、花岗岩等构成。丘面风化层厚,面积7.06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32.84%,按其高程不同分为高丘和低丘。海拔50~250米之间的低丘,切割深度在50米以下的山体,面积5.3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24.63%,面积较广但较分散,多为砂页岩构成,丘体低平,堆积物厚,坡度10°~15°,各类丘陵表土深度厚30~60厘米,其风化层厚达数米,植物易生长。

  台地面积5.6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6%,其中耕地面积1.48万公顷。地貌开阔,土地连片。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平东、公平、城东、黄羌和东南部的赤坑等地区。土层深厚疏松,属沙质壤土,适宜机耕垦殖,作物适种性广。土壤有自然土、水稻土、旱地土三类。

  全县平原属冲积平原和海积平原。成土母质为滨海沉积物、河流冲积物和人工堆积物。面积6.6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0.7%,以东北向西南方向展布于县境中部的海城、联安、梅陇、梅陇农场等地,黄江、大液河、丽江等大河小溪呈现网状分布,形似“猪肚”的长沙湾位于平原南部,汇集黄江河流域河水,注入红海湾,南缘界于后澳港与马宫港之间。

  【气候特征】

  海丰县地处中国大陆东南部沿海、属南亚热带海洋气候,位于北回归线南缘,有海洋季风调节和北部高山的天然屏障。其主要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气候类型多样。冬短无严寒,夏长无酷暑,雨量丰沛,气候暖热,雨热同季,干湿季明显;地形复杂,山丘起伏,气温垂直差异大;立体气候显著;两个多雨期,4~6月为前汛期,属极锋雨带降水,随着6月下旬副热带高压的季节性北跳,受热带气旋等低纬热带天气系统影响,进入第二个多雨时期(7~9月)为后汛期;气象灾害频繁而又严重,尤以热带气旋、旱涝最为突出。

  海丰地处低纬度区,属华南日照偏少区。常年日照时数1816.1小时,10月均值200.6小时为最多,7月均值198.5小时次之。县西部和西北部地区因受山体遮蔽,日照时数少些,中部、东南部平原、低丘地区,日照时数较多;沿海比内陆要多些,山区比平原再少些。

  海丰县属东南亚季风气候带,风的季节性变换明显。主导趋势是冬半年盛行东北风,夏半年多吹西南风。冬季因受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气团南下影响,陆地和海面多北风;夏季受海洋暖流及副热带高压控制,多偏南风。春末夏初和初秋季节由于冷暖气团常交锋于沿海一带,造成风向多变。又因县内地形关系及海洋气候影响,日夜风向变化明显,日间吹海风,夜间吹陆风,两者于日出和日落前后交替。常年平均风速1.8米每秒,极大风速为35.4米每秒,出现在2013年9月23日。常年累计降水量2553.8毫米,年最大降水量3727.8毫米(1997年);年最小降水量为1424.3毫米(1989年)。年降水量分布,山区多于平原,平原则多于沿海。常年平均气温22.9℃,最热为7月,月平均温度28.7℃;最冷月为1月,平均温度15.4 ℃。气温年际变化从1月开始,逐月递增,至9月逐月降低。极端最高温度39.1℃,出现在2006年7月13日。极端最低气温零下0.6℃,出现在2021年1月13日。最低气温北部山区要比平原低些,南部沿海比内陆高1℃~2℃。 

  2022年,海丰县呈现“气温偏低;雨量偏多,极端强降水多;日照时数偏多;初台偏晚,大风影响轻”的气候特点,整体气候年景偏差。汛期为3月24日—10月26日,开汛期较常年4月11日提早18天,汛期累计雨量占全年雨量的83%。全年有6个热带气旋影响(含1个热带低压),没有台风在海丰县登陆,大风影响轻。

  2022年年平均气温22.4度,与常年相比偏低0.5℃,年最高气温37.7度(8月23日),最低气温4.3度(12月25日)。高温天数19天,为历年最多,而年平均气温偏低,正显示冷热波动幅度剧烈;低温天数2天。

  2022年年累计降水量3610.2毫米,为建站以来第三多(仅次于1997年的3727.8毫米、2006年的3693.8毫米),年降水量与常年相比偏多约41%。主要的降水集中于6月与7月。“龙舟水”期间(5月21日—6月20日),累计雨量1253.4毫米,较常年同期540.6毫米偏多132%,为建站以来第二多(仅次于2006年的1471.0毫米)。暴雨日数19天,其中大暴雨日数6天,特大暴雨日数1天;最大1小时雨量112.4毫米(开始时间6月12日9时42分);日最大降水量为294.7毫米(6月12日)。2022年海丰县雨日148天,较常年多1天。

  2022年共有6个热带气旋影响,分别是3号“暹芭”、热带低压(8月3—4日)、7 号“木兰”、9 号“马鞍”、20 号“纳沙”、22 号“尼格”。首个“暹芭”于7月初影响海丰县,时间偏晚。全年无台风登陆海丰县,台风总体影响程度弱,以降雨影响为主,大风影响轻;6月30日—7月7日,相继受2203号台风“暹芭”的外围环流和后续西南季风持续影响,出现强降雨过程,降雨具有“持续时间长、短时雨势猛、累积雨量大”的特点。过程最大累计雨量出现在海城镇616毫米,同时也是2022年对海丰县降雨影响最大的台风;其中6月30日20时至7月2日20时,受台风外围环流云系影响,海丰县普遍录得6到7级阵风,局地8级阵风,梅陇镇录得全县最大阵风19.5米每秒(8级),最大累计降雨量135毫米亦出现在海城镇。

  2022年日照时数1915.8小时,与常年相比偏多约100小时。

  资源物产

  【土地资源】

  海丰县地势背山面海,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马鞍形。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山地、丘陵、平原、河流、滩涂和海洋等各种地形地类兼备。2022年,全县土地总面积13.11万公顷。其中:农用地11.47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7.49%(包括:耕地2.51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9.15%;园地0.55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2%,以果园为主,面积0.45万公顷,占园地的81.82%;林地6.66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0.8%);建设用地0.96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32%(包括农村宅基地及采矿用地0.26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98%。其中:农村宅基地 0.25万公顷,占农村宅基地及工矿用地的 96.15%;采矿用地0.01万公顷,占农村宅基地及采矿用地的 3.85%;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0.03万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3.13%;水利设施用地0.03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23%);未利用地0.68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19%(其中其他草地0.36万公顷,占未利用地的52.94 %)。

  【矿产资源】

  县境内矿产资源有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两类。

  金属矿产 已知矿藏有6类17种。其中金属矿产主要有锡矿,已探明的精锡储藏量为42.6万吨,主要分布在县境内的长埔、赤水门、银瓶山、杨柳埔、陈厝陂、大塘角、青塘窿等地;钨矿为0.82万吨,主要分布在莲花山、银瓶山一带;还有铁储量16万吨,以及少量的铋、铜、铝、锌、金等。

  非金属矿产 县内非金属矿产主要有硫铁矿,已探明储量为90万吨,主要分布在长埔、平东等地;玻璃砂储量为200万吨,主要分布在县内沿海一带。还有花岗岩、高岭土、黏土等散见各地。其中花岗岩、玻璃砂、高岭土等量多质优。还有温泉热水、优质矿泉水等。

  【水资源】

  海丰县背山面海,莲花山脉贯穿其中,河涌交错,有黄江、东溪、大液河、龙津河等河流,东部濒临碣石湾,西部面向红海湾。是全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全县境内水资源主要有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主体补给来源于大气降雨,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2498毫米;全县流域面积在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1条,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25.4亿立方米,地下水4.02亿立方米。海丰县水资源特征:降水量年际不均,枯水年与丰水年悬殊;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每年降水量集中在6月至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0%;降水量区域分布不均,西北山区降雨较多,中部平原次之,南部沿海较少。至2022年末,全县已建成的蓄水工程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10座、小型水库47座,总库容量为6.82亿立方米,可利用库容3.67亿立方米、防洪库容1.66亿立方米;引水工程97宗,引水流量35.7立方米每秒,设计年引水量8282万立方米。

  【海洋资源】

  海丰县地处粤东沿海,海岸线长约131千米(包括鲘门镇、小漠镇)历史上以“南海物丰”而得名,渔业资源丰富。全县200米等深线内海域面积6000平方千米,是粤东地区重要的海洋捕捞作业渔场,自然海区盛产鱼、虾、蟹、贝、藻等海鲜产品,海产品资源共有14类104科189种。内陆有黄江、丽江等河流,江河渠道纵横,山塘水库星罗棋布,淡水水产品种类众多,主要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鲮鱼、鲫鱼、罗非鱼、梭鱼、鳗鱼、日本鳗鲡、黄鳝、鲶鱼、胡子鲶、罗氏沼虾等品种。 主要海水养殖种类有:鲷科鱼类、鲻鱼、石斑鱼、鲈鱼、对虾、青蟹、生蚝、贻贝、泥蚶、蛤仔、鲍鱼、海胆、东风螺和龙虾等;淡水养殖品种主要以罗非鱼、草鱼、鲢鱼和鳙鱼等为主。

  【水产资源】

  海丰县濒临南海,水产资源丰富,品种繁多。20世纪进行2次鱼类资源调查。第一次是1972年汕头专署水产处成立“汕头地区海洋鱼类资源调查组”,深入粤东沿海渔区进行为期一年的调查,编制《汕头地区海洋鱼类资源调查》;第二次是1983年至1984年,海丰县水产局成立海丰县渔业资源区划组,编制《海丰县渔业资源调查和区划报告》。境内各种鱼类主要有:海水鱼类14类107科189种;淡水鱼类7类23科41种,珍稀淡水鱼类35种。海水鱼类品种中,年产200吨以上的有:银牙、带鱼、乌贼、马面鲀、鲅鱼、海鳗、蓝圆鲹、金色小沙丁、鲐鱼、鲳鱼、金线鱼、二长棘鲷、龙头鱼、条尾鲱鲤、蛇鲻、牡蛎和对虾等。淡水鱼类品种中,年产超过100吨的有:鲢鱼、草鱼、丽鲷、鲤鱼、鲫鱼等。

  2022年,海丰县养殖面积5610.7公顷,其中海水养殖面积3585公顷,淡水养殖2025.7公顷。主要养殖区集中在赤坑、大湖、梅陇、可塘、联安、梅陇农场等镇(场),其中大湖镇以生蚝养殖为主;赤坑镇以罗非鱼养殖为主;联安镇以粗放型的鱼塭为主;附城镇、梅陇镇则以传统的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为主;海城镇、城东镇、公平镇、平东镇等镇主要以四大家鱼池塘养殖为主。

  【森林资源】

  县境内森林植物有150多种350多属1000多种及其变种。常见的林下草本植物主要有:孢子植物门的石松科石松(抗猫仔),海金沙科海金沙(牛斗丝),里白科芒箕,凤尾蕨科井兰草(凤尾草),乌毛蕨科乌毛蕨(龙船蕨)等。种子植物门的禾本科大芒、蔓生莠竹(竹草)、鹧鸪草、鸭嘴草、白茅(仙茅)、野古草(硬骨草)等。林下草质藤本植物有:蝶形花科野葛藤(青葛),三裂叶野葛藤(黄葛),萝藦科白叶藤等。林下木质藤植物有:蝶形花科鸡血藤,白花鱼藤(山鱼藤),蜡梅科天香藤,锡叶藤科锡叶藤等。林下灌木植物有:桃金娘科岗稔、岗松、岗茶,茜草科龙船花(山大颜),野牡丹科野牡丹(猪牯稔),梧桐科山芝麻(岗油麻),大戟科算盘子(过合子)、黑面神,冬青科毛冬青,紫金牛科朱砂根(浪伞子)等。林下竹类植物有:竹亚科茶杆竹(赤竹子),红舌唐竹(扫帚竹)等。林下半乔、灌木植物有:大戟科土蜜树,乌桕,香港算盘子(湖洋树),榆科山黄麻(麻布树),交让木科牛耳枫等。同时,县境内还盛产优质乔木用材树种,原始的有:红缘(赤黎)、青刚栎、竹叶桐、白缘(酸缘)、黎蒴(牛包衣)、樟树、楠木(果树)、榕树、枫香、重阳木、马尾松、杉树、鹅掌柴、海南大头茶、荷木、围延豆、白木香、海红豆(鸭公青)、泡桐、竹柏、罗汉松等。引种栽培的有:桉树(10多个品种)、湿地松、加勒比松、木麻黄、南洋楹、母生、柚木、香梨、苦楝、川楝、麻楝、桃花心木、银桦、台湾相思、大叶相思、马占相思等。用材竹类有:毛竹、石竹、泥竹、金竹、广宁竹、青皮竹、粉丹竹、撑篙竹、吊丝球、大头典等。油料树种有:千年桐、三年桐、白花油茶、红花油茶、乌桕等。特用经济林树种有:茶、橡胶、岭南黄檀、山苍子、土沉香、棕榈、蒲葵、拐杖藤(黄藤)、香王(香缘)等。经济果树有:荔枝、龙眼、柚、柑、橙、柠檬、桃、李、梅、黄皮、番石榴、阳桃、葡萄、沙梨、芒果、柿、橄榄、油甘、蒲桃、香蕉、菠萝、波罗蜜、人心果、木瓜等。

  2022年,海丰县森林覆盖率48.82%,活立木总蓄积量195.8607万立方米。我县植被分布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植物群落,植物群落类型丰富,多为单层林,林下灌、草滋生,呈自然状态,生机勃勃。森林终年常绿,物种较多,常见的木本植物,乔木树种:鸭脚木、黄桐、重阳木、山乌桕、潺稿树、山苍子、黄樟、桢楠、假苹婆、白木香等。灌木树种:黄牛木、盐肤木、桃金娘、野牡丹、岗松、三桠苦、土蜜树、算盘子、银柴和杜鹃花等。草本植物:铁芒箕、鹧鸪草、纤毛鸭嘴草、鸭嘴草、大芒、乌毛厥、海金沙、沿海沙滩的自然植被以茅草、厚藤、绢毛飘拂草、露兜勒较常见。引入品种有大叶相思、母生、盆架子、湿地松、加勒比松。其中国家保护树种有:野茶树,长叶竹柏,土沉香和巴戟天等。

  【动物资源】

  海丰县境内野生动物主要有三类:兽类、爬行类和鸟类。

  兽类 穿山甲(国家II级保护动物)、水獭(国家II级保护动物)、果子狸、芒花狸、苏门羚(国家II级保护动物)、山羊、野猪、野兔、豪猪、鼹鼠、松鼠、大足鼠、银星竹鼠、花鼠、白腹巨鼠、社鼠等。

  爬行类 金钱龟、蛇龟、草龟、黑颈水龟、鳖、大壁虎、巨蜥(国家I级保护动物)、蟒蛇(国家I级保护动物)、眼镜蛇、银环蛇、金环蛇、泥蛇、三索线蛇、竹叶青、灰鼠蛇、过山乌、渔游蛇、刺胸蛙、沼蛙、虎纹蛙(国家II级保护动物)、泽蛙等。

  鸟类 现有鸟类物种大约有16目、46科、196种。其中:

  国家I级保护物种:东方白鹳 、黑鹳。

  国家II级保护物种:海鸬鹚、卷羽鹈鹕、白琵鹭、黑脸琵鹭、岩鹭、鸳鸯、鹗、黑翅鸢黑耳鸢、栗鸢、白头鹞、白尾鹞、白腹鹞、鹊鹞、苍鹰、普通鵟、毛脚鵟、乌雕、白腹隼雕、蛇雕、赤腹鹰、游隼、红隼、灰背隼、白鹇、小青脚鹬、褐翅鸦鹃、小鸦鹃、草鸮、短耳鸮、领鸺鹠、鹰鸮。

  省级保护物种:凤头、白鹭、苍鹭、草鹭、大白鹭、中白鹭、牛背鹭、池鹭、绿鹭、夜鹭、黄苇鳽、栗苇鳽、黑鳽、大麻鳽、豆雁、灰雁、董鸡、紫水鸡、黑水鸡、中杓鹬、黑翅长脚鹬、反嘴鹬、黑尾鸥、银鸥、红嘴鸥、黑嘴鸥、鸥嘴噪鸥、红嘴巨鸥、小凤头燕鸥、大凤头燕鸥、黑枕燕鸥、白额燕鸥、须浮鸥、白翅浮鸥、粉红燕鸥、普通燕鸥、黄胸鹀。

  其他鸟类:小、[普通]鸬鹚、白斑军舰鸟、赤膀鸭、罗纹鸭、赤颈鸭、绿头鸭、斑嘴鸭、琵嘴鸭、针尾鸭、白眉鸭、花脸鸭、绿翅鸭、凤头潜鸭、斑背潜鸭、石鸡、中华鹧鸪、鹌鹑、灰胸竹鸡、雉鸡、白喉斑秧鸡、蓝胸秧鸡、普通秧鸡、红脚苦恶鸟、白胸苦恶鸟、骨顶鸡、金斑鸻、灰斑鸻、金眶鸻、环颈鸻、蒙古沙鸻、铁嘴沙鸻、凤头麦鸡、灰头麦鸡、水雉、丘鹬、黑尾塍鹬、扇尾沙锥、白腰杓鹬、大杓鹬、鹤鹬、红脚鹬、泽鹬、青脚鹬、林鹬、矶鹬、白腰草鹬、灰尾(漂)鹬、翻石鹬、小滨鹬、红颈滨鹬、青脚滨鹬、黑腹滨鹬、弯嘴滨鹬、三趾鹬、阔嘴鹬、彩鹬、普通燕鸻、褐翅燕鸥、斑海雀、山斑鸠、珠颈斑鸠、火斑鸠、鹰鹃、噪鹃、白腰雨燕、小白腰雨燕、普通翠鸟、白胸翡翠、蓝翡翠、斑鱼狗、戴胜、蚁、家燕、金腰燕、(白腹)毛脚燕、白鹡鸰、灰鹡鸰、理氏鹨、树鹨、灰喉山椒鸟、红耳鹎、白头鹎、白喉红臀鹎、棕背伯劳、红尾伯劳、楔尾伯劳、黑枕黄鹂、黑卷尾、丝光椋鸟、灰背椋鸟、灰椋鸟、斑椋鸟、黑领椋鸟、八哥、红嘴蓝鹊、喜鹊、大嘴乌鸦、鹪鹩、乌鸫、红喉歌鸲、红胁蓝尾鸲、鹊鸲、北红尾鸲、黑喉石鵖、棕扇尾莺、黄腹鹪莺、褐头鹪莺、远东树莺、长尾缝叶莺、褐柳莺、黑脸噪鹛、画眉、暗绿绣眼鸟、(树)麻雀、白腰文鸟、斑纹鸟、金翅(雀)、小鹀、黑头鹀、灰头鹀、苇鹀、黄腹山雀、大山雀、叉尾太阳鸟等。

  【物产】

  海丰县主要特色农产品有:莲花茶叶、梅李,平东镇的九龙姜、坑口芋,赤坑镇的荔枝、龙眼,平东镇的西瓜、木薯,梅陇镇的莲藕、茨菇、荷兰豆,联安镇的西兰花,附城镇、梅陇镇的蔬菜,赤石镇的西番莲、沙葛,公平镇、大湖镇的花生,赤石镇的柑橘、蜜柚,梅陇镇、附城镇、城东镇、联安镇、梅陇农场、可塘镇、陶河镇等地优质稻,黄羌镇的虎瞰金针菜。主要水产品有小漠镇、梅林农场、联安镇、大湖镇、附城镇等地的咸淡水养殖鱼虾,梅林农场、附城镇、公平镇、城东镇、鹅埠镇、赤石镇等地的养殖禽畜等。

  人文风俗

  【人口】

  改革开放后,海丰县人口总量增长快,同时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人口的分布呈两大趋势:从乡村向城镇流动。向经济活跃地区外流。 2022年末,全县户籍人口77.97万人(不包括深汕特别合作区四镇)。全县常住人口74.18万人,城镇化率68.89%。其中:户籍人口:出生人口6270人,出生率7.51‰,死亡人口2318人,死亡率2.78‰,人口增长3952人,自然增长率4.73‰。常住人口:出生人口4965人,出生率6.84‰,死亡人口2160人,死亡率2.98‰,人口增长2805人,自然增长率3.87‰。

  【民族】

  海丰县户籍人口分属于29个民族,其中有畲族、壮族、苗族、回族、蒙古族等28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有2529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0.33%。全县少数民族多为散居人口,都是由婚嫁和务工、经商迁入。在各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100人的有壮族、苗族、瑶族、土家族。

  【宗教】

  海丰县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55处,其中佛教场所20处、道教场所4处、天主教堂点24处、基督教场点7处。全县宗教信众人数约1.7万人,教职人员47人。县城内设立有海丰县佛教协会、海丰县佛教慈善会、海丰县基督教“三自”爱国会、海丰县基督教协会4个宗教团体。

  【语言】

  海丰是粤东地区方言比较复杂的一个县,处于闽南话、客家话、粤语等方言交汇地。全县使用着闽南话、客家话和尖米话3种汉语方言。此外,还有分属于以上3种方言但来源不同各具特色的几种小方言,即疍家福佬话、白话、潮汕话、龙吟塘军话。汉语方言之外,在海丰西部的鹅埠镇红罗村,还有300人的畲族保留原有的民族语言——畲语,是世界濒危语言之一。

  闽南话是海丰的第一大方言,主要分布在中部广汕公路两侧及南部沿海地区。包括海城、附城、城东、陶河、可塘、联安、赤坑、大湖、梅陇、梅陇农场、鲘门、莲花山、圆墩、公平、小漠、鹅埠、赤石的大部分村落。闽南话使用人口约66万人,约占总人口的86.9%。

  客家话主要分布在县境北部的山区和半山区,包括黄羌全镇、公平镇东北部山区、黄羌林场、平东大部分、莲花山、梅陇、鹅埠、赤石、小漠部分。海丰的客家话与陆丰相同,都是7个声调(去声分阴阳);都有两套塞擦音和擦音声母,与梅县的客话有较大差异。使用人口9万人,占总人口的12%。

  尖米话是一种既像“白话”,又像“客家话”的混合型方言,“白话”的成分多于“客家话”,主要分布在赤石、鹅埠部分村落和梅陇南山等村。使用人口约1万人,占总人口的1%左右。

  白话只分布在赤石镇大享里、排沙墩、三角坑等自然村,1949年前后从省内信宜县移来,使用人口约500人。

  潮汕话分布在赤石四季村、新兴、企岭和可塘铁道营等自然村,1949年前后从省内潮州移来,使用人口300人。

  海丰现代的军话是数百年来官话与当地闽客方言混合的结果。所以军话既有官话特点又有当地方言特色。海丰讲军话的主要分布在平东镇的龙吟塘村,约300人。

  全县90%以上居民讲闽南话,成为共同交际语言和中小学校的校园用语。平常人们提到“海丰话”时,即指海丰的闽南话。海丰是著名侨乡,约40万人在香港地区,出于交流需要,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与珠三角城市交流频繁,年轻人基本都能讲白话。海丰渐渐成为闽南话和白话双方言地区,而客家话、尖米话等弱势方言使用人日渐减少。

  此外,境内还保留着一种属于中州音韵系统的官话,即“正字”。海陆丰的“正字戏”和“西秦戏”流传几百年,其唱念至今仍使用“正字”音(有越来越多的字已改为方言中的“读册音”)。在民间道坛做法事和祭祀唱礼时,也常常用到“正字”音。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和人口流动,普通话渐渐兴起。进入21世纪,全县通行普通话。

  【民风民俗】

  海丰县南临大海,北倚莲花山脉,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域格局,是粤闽传统商路必经之地。福佬文化和客家文化在这里交流、融合,并长期受到广府文化的影响,以及继承和掺和先民土著畲、疍、瑶的百越文化遗风。

  糕粿是海丰饮食一大特色。粿料用米粉(糯米、黏米)和面粉,有咸甜两味,可分为岁时节日粿和平时小点粿。公平有一种独特的客家艾茸粿,即是用田艾做成的印粿。正月三十做九舌仔(又名双头尖);清明节做薄饼,蒸发包仔;四月初八做粉条;端午节蒸糯粽、角粽、凉粉粽;七月半蒸重糕粿(有咸、甜两种);冬节蒸菜包粿、冬节蛤,做冬节汤圆;除夕日做冬节蛤、汤圆。平时粿点有猪肠粉、饺子、小米(薯粉饺)等。常见的小吃还有油麻糊、豆花、狗毛糕、草粿、猪脚粉、牛腩粉、牛肉丸等。

  传统小吃另一特色是咸茶,也叫擂茶。吃咸茶之风,由来已久,简易吃法是把茶叶放于内壁有粗纹的牙钵内,用番石榴枝制成的茶槌稍擂几下,放几粒盐,将开水冲下即可。作为日常饮料,消暑解渴。日常待客,即在此基础上加入炒油麻、炒米花、炒花生等,称为“炒米茶”“油麻茶”。吃“菜茶”旧时一般在正月才有,尤以元宵节前后为盛,至今犹然。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闲时也吃“菜茶”,也有的在乔迁、娶亲之时炒菜茶代酒宴以为时尚。

  海丰县村落布局以梳式、围寨式为主,一般是村中心位置为祠堂,前为晒町、明塘,后靠山或种植风水林,左侧为社头神庙,宅基力求坐北朝南。传统民居以土木结构居多,为适应海丰多台风的特点,多数马背式硬山顶,山墙称为“陂头”,并以形状不同分为“金、木、水、火、土”五行,称“五星陂”。改革开放后,民居大多为西方建筑形式,兴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房或楼房。

  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清明节是海丰民间最为隆重的拜祭祖先的节日,有“清明无回(家)无祖”之说。

  海丰民间极其重视祭祖,祭祀时间多在正月初十开灯节、春分或冬至。

  海丰民间建置很多寺庙庵观和祠堂等民俗活动场所。妈祖、观音、玄天上帝是海丰民间三大崇拜风俗。

  位于海丰县鹅埠镇北部7千米处的红罗村,是海丰县唯一的畲族村庄,也是全县唯一的少数民族村落。20世纪50年代末从惠阳山区迁来的。随着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发展,畲族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很大变化,居住和服饰等同汉人无异,但仍保留其图腾祭祖、婚娶、狩猎、丧葬、年节等文化习俗。

  【著名人物】

  海丰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彪炳千秋。祖籍海丰县的近现代、当代著名人物很多,在各行各业作出显著成绩。

  陈炯明(1878—1933),辛亥革命元勋、中华民国时期广东军政领袖、中国致公党创始人。

  陈潮(1882—1911),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陈其尤(1892—1970),原中国致公党中央主席、著名爱国民主人士。

  彭湃(1896—1929),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柯麟(1901—1991),中国共产党杰出地下工作者、著名医学教育家。

  黄鼎臣(1901—1995),原中国致公党中央主席、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

  杨成志(1902—1991),人类学家、民族学家、民俗学家。

  钟敬文(1903—2002),中国民间文艺学泰斗、“中国民俗学之父”、诗人、岭南新文化第一位散文家、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原中国民俗学会会长。

  马采(1904—1999),著名美学家、哲学家、翻译家,当代美学和艺术学研究开拓者之一。

  陈洪(1907—2002),著名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作曲家、翻译家。

  丘东平(1910—1941),新四军著名烈士、中国现代军事文学的开拓者、现代文学作家。

  马思聪(1912—1987),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小提琴大师,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

  马育华(1912—1996),大豆遗传育种学家、生物统计学家、农业教育家。

  吕以辇(1936—1995),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被誉为中国数学巨星。

  彭仕禄(1925—2021),核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

  黄旭华,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船舶设计专家、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陈克复,中国工程院院士、制浆造纸工程专家。

  彭实戈,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

  徐克,香港著名电影导演、编剧、监制、演员。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丰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