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务微信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海丰县附城镇 > 乡镇概况 > 下辖村(社区)
分享到:
附城镇新南村委会
  • 2024-05-17 11:22
  • 来源: 本网
  • 发布机构: 海丰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字体:    

  附城镇新南村位于海丰县城东南方五公里处,东与陶河镇一江相隔,南至海汕公路与汕尾城区红草镇相邻,西与道山村一江相隔,北与荣山横排刘村相连。新南村委会下设七个村民小组,七个自然村(即仙石村民小组、新二村民小组、新一村民小组、閖口村民小组、新城村民小组、和平村民小组和田寮村民小组),七个自然村环绕金龙山而居,全村有1030多户,常住人口5200多人,移居海城汕尾及国内其他城镇约有5000人,旅居港澳台及国外的估计有12000人,总耕地面积4200多亩,中共新南村支部现有党员68人。从海城乘坐公交车10分钟时间便可到达新南村各自然村,新南村地处鹿岭(小金龙山)南端,解放前曾一度称为鹿南。1950年改称新南至今,鹿岭蜿蜒至新南村时转了个大弯,朝南伸展至南蛇山观音石殿,朝东伸展至閖口村福德爷石殿,呈弧形紧抱,中间部位向腹地凹陷到太阴娘宫庙,新一、新二自然村民房前低后高,似交椅的座位,而仙石村、閖口村两自然村的民房左右突兀,恰似交椅的扶手,从村前的田野向西北瞭望,道山宝塔紧靠太阴娘宫,整个新南村酷似一张硕大的交椅,因而,旧时新南村又称为金交椅村,历来被称为鱼米之乡,由于地处西溪、丽江中间,两江环绕全村,池塘、沟渠密布,解放初期有鱼塭13个,面积1500亩,蚝町500亩,而这些鱼塭、池塘、沟渠历来是鱼虾、贝壳类繁衍生殖的理想水域,水产品有蚝、蚌、鲢鱼、鲤鱼、鲫鱼、草鱼、草虾、沙虾、水蟹等,群众在农闲之时下河捕捞,不愁三顿没有鱼虾佐餐。

  村中名胜古迹有:村南端的丽江埔(亦称龙舌埔),南宋丞相文天祥曾驻扎于此,在丽江埔西北侧的丽江,是历史上产蚝最盛的水域,海丰八景之一的“丽江月色”便在此处。在新南村的红墓山坟(即现在的红墓井所在地),南宋皇帝派出钦差大臣曾在此处设御宴庆贺宋军克复循州(即现惠州)的胜利,故而红墓溪转弯处的鱼鹰潭称为御宴潭。新南村地处西溪及丽江的下游,地势低洼,村前几千亩平坦的耕地全靠环绕全村7公里长的两江堤围防护,外高而内低,状似鼎底坞,防洪防潮形势严峻,西溪水闸及丽江水闸未建之前,若遇台风暴雨、海潮泛滥,堤围经常缺口,咸水倒灌入侵,农作物失收,三、五年内难以耕作。自1966年建成西溪水闸及丽江水闸之后,肆荡的咸潮得到有效地控制,特别是近年来,上级政府加大对水利的投入力度,多次对黄江大堤加固,丽江城市防洪工程的建设,两江的堤围实际上是可以抵抗几十年一遇的洪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关心下,每年都对围内水利进行不同程度的建设,挖排洪渠道,大搞土地平整,修建排灌系统,铺设机耕道路,现在的新南村已经是沟渠密布、道路四通八达,针对外高内低排洪难的特殊恶劣环境,已争取上级水利部门拨款建设了电动排涝站,使全村全围近几年来未遇洪水,今天,在新南阡陌纵横的几千亩田畴,处处呈现出一派青翠碧绿的景象,成为附城镇生产稻谷的主要产粮区。

  在经济方面,着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广科学种田,种植优质大米,提高粮食产值,扶持专业户发展海淡水养殖,边远耕地集约承包,形成规模化耕作,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对农村富余劳动力,鼓励青年人外出创业,目前全村剩余劳动力大多数已在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经商务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带动全村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改造大自然的同时,新南村历届班子带领群众积极响应上级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改善村容村貌,以城镇化标准,融入现代化建设大环境中。笔直的水泥道路已直通海城汕尾,村委会办公环境大改善,新建教学楼、图书馆,各自然村前铺设宽阔的水泥晒谷町,村村改造无害化公厕,生活垃圾设立垃圾池由专职人员负责卫生管理,村道安装路灯,村前广场设置体育健身器材,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生育水平不断提高,一幢幢的楼房拔地而起,鳞次栉比,大街小巷井然有序,新南村已旧貌换新颜,一个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已初具规模。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无标题文档
--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丰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