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务微信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海丰县赤坑镇 > 乡镇概况
分享到:
赤坑镇概况
  • 2024-05-21 16:03
  • 来源: 海丰县赤坑镇人民政府
  • 发布机构: 海丰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字体:    

  赤坑镇位于海丰县东南部,东北面隔东溪与陆丰相望,西北面与陶河、可塘镇毗邻,西南面与汕尾市城区东冲镇接壤,东南面与田墘、大湖两镇以羊牯岭山脉分界。赤坑镇政府所在地青坑圩距海丰县城27公里,距汕尾市区15公里。全镇总面积117平方公里,有山地面积15万亩,水面积6万多亩,耕地面积近3万亩,故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现辖青坑1个居民社区和南土、下兰、古流、茅湖、赤花、岗头、尧陂、上埔、船坞、下围、大化、石望、下埔、沙大、社美、仁家、屿仔、吉屿、长围、溪金等20个村委会,有57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7万多人。

  赤坑镇气候温和,热量较多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一般在22.2℃左右。正常年降雨量一般在2400毫米左右。年平均日照约2032小时,日照率达46%。赤坑镇既是一个产粮大镇,又是海丰县荔枝水果基地,全镇耕地面积3万亩。荔枝种植面积也接近3万亩。镇区内东溪两岸是优良海淡水养殖场地,除养殖对虾、蟹、白鳗等外,还建立了罗非鱼养殖基地5000亩。溪河纵橫,适宜饲养三鸟,鸭及其蛋品产量较多、质量上乘,特别是“赤坑红仁蛋”很受青睐,享有盛名。

  赤坑镇区位优势突出,辖区内交通四通八达,有汕可、陶赤、陶大公路,距离厦深铁路东涌站仅3公里,有深汕高速穿过,距离埔边高速互通口也仅10公里的路程。同时,水运经流冲河通东、西溪,进入红海湾与碣石湾。

  赤坑咸水温泉属含硅、氟、氯化物型矿水,含氡大于10马赫单位,属放射性氡泉,与广州从化温泉同一类型。尚未开发利用的地下热水为自涌泉,主出水口已形成3米长、2米宽和长方形热水池,水温50~59℃,出水量(自涌)约为40吨∕天。在主出水口周边150米范围内分布有20多个温泉出露点,水位高、水量大。赤坑温泉的咸热水和矿质泥,是粤东地区甚至广东省内独一无二的资源组合。

  赤坑镇历史悠久,鹤发村1971年开挖水利渠道时,出土了大量唐宋钱币,其中有唐代“开元通宝”、宋代“至道元宝”、“景德元宝”、“天禧通宝”、“天圣元宝”、“景祐通宝”、“嘉祐通宝”、“熙宁元宝”、“元丰通宝”、“元祐通宝”、“绍圣元宝”、“政和通宝”、“宣和通宝”、“皇宋通宝”。还有“戏剧之乡”的文化传统,正字、白字两种稀有剧种,得到较好的保护和发展,现全镇拥有7个戏剧团,即沙大正字戏剧团、石望玉春香剧团、石望鸿兴正字剧团、石望白字剧团、茅湖白字戏剧团、大化白字戏剧团、龙兴潮剧团等,从业人员达数百人,演出队伍庞大,活跃于赤坑、海陆丰地区和港澳地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另外,位于茅铺村南畔山麓的长庆寺,传说始建于南宋宝祐二年(1254年)。明代重建,初名“长明寺”,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修建,易名“长庆寺”,又称“新庵”;因前殿供奉汉代名医华佗,故俗称“华佗庵”,坐东向西,前后二座,进深32米,面宽五间19米,建筑面积608平方米。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重修,并在寺前建置“香亭”。清代至民国时期,有僧定乾、振安、福添、信勤、传锦、传淑、传会、平鹫等居此。民国30年(1941年)以后没有僧人常住。1993年10月,经政府宗教工作部门依法登记为佛教活动场所,现已确权使用土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已建成大殿、观音阁、香亭、僧房、斋堂等。历年来,赤坑镇大力开发具有赤坑地方特色的人文、民俗、旅游文化,促进文化与经济融合。

关联稿件: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无标题文档
--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丰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